四季簿

<tfoot draggable='sEl'></tfoot>

《汉书》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谷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

《公羊传》曰,食二日。

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郑获鲁隐,灭戴,卫、鲁、宋咸杀君。

《左氏》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

凡日所躔而有变,则分野之国失政者受之。

人君能修政,共御厥罚,则灾消而福至;不能,则灾息而祸生。

故经书灾而不记其故,盖吉凶亡常,随行而成祸福也。

周衰,天子不班朔,鲁历不正,置闰不得其月,月大小不得其度。

史记日食,或言朔而实非朔,或不言朔而实朔,或脱不书朔与日,皆官失之也。

京房《易传》曰:"亡师兹谓不御,厥异日食,其食也既,并食不一处。 诛众失理,兹谓生叛,厥食既,光散。 纵畔兹谓不明,厥食,先大雨三日,雨除而寒,寒即食。 专禄不封,兹谓不安,厥食既,先日出而黑,光反外烛。 君臣不通兹谓亡,厥蚀三既。 同姓上侵,兹谓诬君,厥食四方有云,中央无云,其日大寒。 公欲弱主位,兹谓不知,厥食中白青,四方赤,已食地震。 诸侯相侵,兹谓不承,厥食三毁三复。 君疾善,下谋上,兹谓乱,厥食既,先雨雹,杀走兽。 弑君获位,兹谓逆,厥食既,先风雨折木,日赤。 内臣外乡,兹谓背,厥食食且雨,地中鸣。 冢宰专政,兹谓因,厥食先大风,食时日居云中,四方亡云。 伯正越职,兹谓分威,厥食日中分。 诸侯争美于上,兹谓泰,厥食日伤月,食半,天营而鸣。 赋不得,兹谓竭,厥星随而下。 受命之臣专征云试,厥食虽侵光犹明,若文王臣独诛纣矣。 小人顺受命者征其君云杀,厥食五色,至大寒陨霜,若纣臣顺武王而诛纣矣。 诸侯更制,兹谓叛,厥食三复三食,食已而风。 地动。 適让庶,兹谓生欲,厥食日失位,光晻晻,月形见。 酒亡节兹谓荒,厥蚀乍青乍黑乍赤,明日大雨,发雾而寒。"

凡食二十占,其形二十有四,改之辄除;不改三年,三年不改六年,六年不改九年。

推隐三年之食,贯中央,上下竟而黑,臣弑从中成之形也。

后卫州吁弑君而立。

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董仲舒、刘向以为,前事已大,后事将至者又大,则既。

先是,鲁、宋弑君,鲁又成宋乱,易许田,亡事天子之心;楚僭称王。

后郑岠王师,射桓王,又二君相篡。

刘歆以为六月,赵与晋分。

先是,晋曲沃伯再弑晋侯,是岁晋大乱,灭其宗国。

京房《易传》以为桓三年日食贯中央,上下竟而黄,臣弑而不卒之形也。

后楚严称王,兼地千里。

十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

《谷梁传》曰,言朔不言日,食二日也。

刘向以为是时卫侯朔有罪出奔齐,天子更立卫君。

朔借助五国,举兵伐之而自立,王命遂坏。

鲁夫人淫失于齐,卒杀桓公。

董仲舒以为,言朔不言日,恶鲁桓且有夫人之祸,将不终日也。

刘歆以为楚、郑分。

严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

《谷梁传》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

史记推合朔在夜,明旦日食而出,出而解,是为夜食。

刘向以为,夜食者,阴因日明之衰而夺其光,象周天子不明,齐桓将夺其威,专会诸侯而行伯道。

其后遂九合诸侯,天子使世子会之,此其效也。

《公羊传》曰食晦。

董仲舒以为,宿在东壁,鲁象也。

后公子庆父、叔牙果通于夫人以劫公。

刘歆以为,晦鲁、卫分。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毕,主边兵夷狄象也。

后狄灭邢、卫。

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心为明堂,文武之道废,中国不绝若线之象也。

刘向以为,时戎侵曹,鲁夫人淫于庆父、叔牙,将以弑君,故比年再蚀以见戒。

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鲁二君弑,夫人诛,两弟死,狄灭邢,徐取舒,晋杀世子,楚灭弦。

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齐桓行伯,江、黄自至,南服强楚。

其后不内自正,而外执陈大夫,则陈、楚不附,郑伯逃盟,诸侯将不从桓政,故天见戒。

其后晋灭虢,楚围许,诸侯伐郑,晋弑二君,狄灭温,楚伐黄,桓不能救。

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

十二年"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是时楚灭黄,狄侵卫、郑,莒灭巳。

刘歆以为,三月齐、卫分。

十五年"五月,日有食之"。

刘向以为象晋文公将行伯道,后遂伐卫,执曹伯,败楚城濮,再会诸侯,召天王而朝之,此其效也。

日食者臣之恶也,夜食者掩其罪也,以为上亡明王,桓、文能行伯道,攘夷狄,安中国,虽不正犹可,盖《春秋》实与而文不与之义也。

董仲舒以为后秦获晋侯,齐灭项,楚败徐于娄林。

刘歆以为,二月朔齐、越分。

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大夫始执国政,公子遂如京师,后楚世子商臣杀父,齐公子商人弑君。

皆自立,宋子哀出奔,晋灭江,楚灭六,大夫公孙敖、叔彭生并专会盟。

刘歆以为,正月朔燕、越分。

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宋、齐、莒、晋郑八年之间五君杀死。

楚灭舒蓼。

刘歆以为,四月二日鲁、卫分。

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楚商臣弑父而立,至于严王遂强。

诸夏大国唯有齐、晋,齐、晋新有篡弑之祸,内皆未安,故楚乘弱横行,八年之间六侵伐而一灭国,伐陆浑戎,观兵周室;后又入郑,郑伯肉袒谢罪;北败晋师于邲,流血色水;围宋九月,析骸而炊之。

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十年"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陈夏征舒弑其君,楚灭萧,晋灭二国,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刘歆以为,二月鲁、卫分。

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邾支解鄫子,晋败王师于贸戎,败齐于鞍。

刘歆以为,三月晦朓鲁、卫分。

成公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晋败楚、郑于鄢陵,执鲁侯。

刘歆以为,四月二日鲁、卫分。

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楚灭舒庸,晋弑其君,宋鱼石因楚夺君邑,莒灭鄫,齐灭莱,郑伯弑死。

刘歆以为九月周、楚分。

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卫大夫孙、宁共逐献公,立孙剽。

刘歆以为,前年十二月二月宋、燕分。

十五年"八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晋为鸡泽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溴梁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君若缀斿,不得举手。

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陈庆虎、庆寅蔽君之明,邾庶其有叛心,后庶其以漆、闾丘来奔,陈杀二庆。

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晋栾盈将犯君,后入于曲沃。

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

"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轸、角,楚大国象也。

后楚屈氏谮杀公子追舒,齐庆封胁君乱国。

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后卫侯入陈仪,宁喜弑其君剽。

刘歆以为,前年十二月二日宋、燕分。

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刘歆以为,五月鲁、赵分。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比食又既,象阳将艳,夷狄主上国之象也。

后六君弑,楚子果从诸侯伐郑,灭舒鸠,鲁往朝之,卒主中国,伐吴讨庆封。

刘歆以为,六月晋、赵分。

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礼义将大灭绝之象也。

时,吴子好勇,使刑人守门;蔡侯通于世子之妻;莒不早立嗣。

后阍戕吴子,蔡世子般弑其父,莒人亦弑君而庶子争。

刘向以为,自二十年至此岁,八年间日食七作,祸乱将重起,故天仍见戒也。

后齐崔杼弑君,宋杀世子,北燕伯出奔,郑大夫自外入而篡位,指略如董仲舒。

刘歆以为,九月周、楚分。

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楚灵王弑君而立,会诸侯,执徐子,灭赖,后陈公子招杀世子,楚因而灭之,又灭蔡,后灵王亦弑死。

刘歆以为,二月鲁、卫分。

传曰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对曰:"鲁、卫恶之,卫大鲁小。"

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如鲁地,于是有灾,其卫君乎?鲁将上卿。"

是岁,八月卫襄公卒,十一月鲁季孙宿卒。

晋侯谓士文伯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对曰:"不可。 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诗》曰:‘或宴宴居息,或尽悴事国。 ’其异终也如是。"

公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是谓。"

公曰:"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谓。"

公曰:"《诗》所谓‘此日而食,于何不臧’,何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 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適于日月之灾。 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此推日食之占循变复之要也。

《易》曰:"县象著明,莫大于日月。"

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

于《易》在"丰"之"震"曰:"丰其沛,日中见昧,折其右肱,亡咎。"

于《诗·十月之交》,则著卿士、司徒,下至趣马、师氏,咸非其材。

同于右肱之所折,协于三务之所择,明小人乘君子,阴侵阳之原也。

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刘歆以为,三月鲁、卫分。

十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时宿在毕,晋国象也。

晋厉公诛四大夫,失众心,以弑死。

后莫敢复责大夫,六卿遂相与比周,专晋国,君还事之。

日比再食,其事在春秋后,故不载于经。

刘歆以为鲁、赵分。

《左氏传》平子曰:"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 其余则否。"

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乐秦鼓,祝用币,史用辞,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 当夏四月,是谓孟夏。"

说曰:"正月谓周六月,夏四月,正阳纯干之月也。 慝谓阴爻也,冬至阳爻起初,故曰复。 至建巳之月为纯干,亡阴爻,而阴侵阳,为灾重,故伐鼓用币,责阴之礼。 降物,素服也。 不举,去乐也。 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复也。 啬夫,掌币吏。 庶人,其徒役也。 刘歆以为,六月二日鲁、赵分。 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周景王老,刘子、单子专权,蔡侯硃骄,君臣不说之象也。

后蔡侯硃果出奔,刘子、单子立王猛。

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天子之象也。

后尹氏立王子朝,天王居于狄泉。

刘歆以为,十月楚、郑分。

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胃,鲁象也。

后昭公为季氏所逐。

刘向以为,自十五年至此岁,十年间天戒七见,人君犹不寤。

后楚杀戎蛮子,晋灭陆浑戎,盗杀卫侯兄,蔡、莒之君出奔,吴灭巢,公子光杀王僚,宋三臣以邑叛其君。

它如仲舒。

刘歆以为,二日鲁、赵分。

是月斗建辰。

《左氏传》梓慎曰:"将大水。"

昭子曰:"旱也。 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阳不克,莫将积聚也。"

是岁秋,大雩,旱也。

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

日月之行也,春秋分日夜等,故同道;冬夏至长短极,故相过。

相过同道而食轻,不为大灾,水旱而已。

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天子象也。

时京师微弱,后诸侯果相率而城周,宋中几亡尊天子之心,而不衰城。

刘向以为,时吴灭徐,而蔡灭沈,楚围蔡,吴败楚入郢,昭王走出。

刘歆以为,二日宋、燕分。

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郑灭许,鲁阳虎作乱,窃宝玉大弓,季桓子退仲尼,宋三臣以邑叛。

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赵分。

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晋三大夫以邑叛,薛弑其君,楚灭顿、胡,越败吴,卫逐世子。

刘歆以为,十二月二日楚、郑分。

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董仲舒以为,宿在柳,周室大坏,夷狄主诸夏之象也。

明年,中国诸侯果累累从楚而围蔡,蔡恐,迁于州来。

晋人执戎蛮子归于楚,京师楚也。

刘向以为,盗杀蔡侯,齐陈乞弑其君而立阳生,孔子终不用。

刘歆以为,六月晋、赵分。

哀公十四年"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在获麟后。

刘歆以为,三月二日齐、卫分。

凡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

《谷梁》以为,朔二十六,晦七,夜二,二日一。

《公羊》以为,朔二十七,二日七,晦二。

《左氏》以为,朔十六,二日十八,晦一,不书日者二。

高帝三年十月甲戌晦,日有食之,在斗二十度,燕地也。

后二年,燕王臧荼反,诛,立卢绾为燕王,后又反,败。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在虚三度,齐地也。

后二年,齐王韩信徙为楚王,明年废为列侯,后又反,诛。

九年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既,在张十三度。

惠帝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危十三度。

谷永以为,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尊者恶之。

五月丁卯,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几尽,在七星初。

刘向以为,五月微阴始起而犯至阳,其占重。

至其八月,宫车晏驾,有吕氏诈置嗣君之害。

京房《易传》曰:"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曰薄。 人君诛将不以理,或贼臣将暴起,日月虽不同宿,阴气盛,薄日光也。"

高后二年六月丙戌晦,日有食之。

七年正月己丑晦,日有食之,既,在营室九度,为宫室中。

时高后恶之,曰:"此为我也!"明年应。

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在婺女一度。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在斗二十二度。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在虚八度。

后四年四月丙辰晦,日有食之,在东井十三度。

七年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景帝三年二月壬牛晦,日有食之。

在胃二度。

七年十一月庚寅晦。

日有食之,在虚九度。

中元年十二月甲寅晦,日有食之。

中二年九月甲戌晦,日有食之。

三年九月戊戌晦,日有食之。

几尽,在尾九度。

六年七月辛亥晦,日有食之,在轸七度。

后元年七月乙巳,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在翼十七度。

武帝建元二年二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奎十四度。

刘向以为,奎为卑贼妇人,后有卫皇后自至微兴,卒有不终之害。

三年九月丙子晦,日有食之,在尾二度。

五年正月己巳朔,日有食之。

元光元年二月丙辰晦,日有食之。

七月癸未,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在翼八度。

刘向以为,前年高园便殿灾,与春秋御廪灾后日食于翼、轸同。

其占,内有女变,外为诸侯。

其后陈皇后废,江都、淮南、衡山王谋反,诛。

日中时食从东北,过半,晡时复。

元朔二年二月乙巳晦,日有食之,在胃三度。

六年十一月癸丑晦,日有食之。

元狩元年五月乙巳晦,日有食之,在柳六度。

京房《易传》推以为,是时日食从旁右,法曰君失臣。

明年丞相公孙弘薨。

日食从旁左者,亦君失臣;从上者,臣失君;从下者,君失民。

元鼎五年四月丁丑晦,日有食之,在东井二十三度。

元封四年六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太始元年正月乙巳晦,日有食之。

四年十月甲寅晦,日有食之,在斗十九度。

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亢二度。

哺时食从西北,日下晡时复。

昭帝始元三年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在斗九度,燕地也。

后四年,燕剌王谋反,诛。

元凤元年七月己亥晦,日有食之,几尽,在张十二度。

刘向以为,己亥而既,其占重。

后六年,宫车晏驾,卒以亡嗣。

宣帝地节元年十二月癸亥晦,日有食之,在营室十五度。

五凤元年十二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在婺女十度。

四年四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毕十九度。

是为正月朔,慝未作,《左氏》以为重异。

元帝永光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在娄八度。

四年六月戊寅晦,日有食之,在张七度。

建昭五年六月壬申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因入。

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

谷永对曰:"日食婺女九度,占在皇后。 地震萧墙之内,咎在贵妾。 二者俱发,明同事异人,共掩制阳,将害继嗣也。 亶日食,则妾不见;亶地震,则后不见。 异日而发,则似殊事;亡故动变,则恐不知。 是月,后、妾当有失节之邮,故天因此两见其变。 若曰,违失妇道,隔远众妾,妨绝继嗣者,此二人也。"

杜钦对亦曰:"日以戊申食,时加未。 戊未,土也,中宫之部。 其夜殿中地震,此必適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 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 能应之以德,则咎异消;忽而不戒,则祸败至。 应之,非诚不立,非信不行。"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东井六度。

刘向对曰:"四月交于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 东井,京师也,且既,其占恐害继嗣。"

日蚤食时,从西南起。

三年八月乙卯晦,日有食之,在房。

四年三月癸丑朔,日有食之,在昴。

阳朔元年二月丁未晦,日有食之,在胃。

永始元年九月丁巳晦,日有食之。

谷永以京房《易占》对曰:"元年九月日蚀,酒亡节之所致也。 独使京师知之,四国不见者,若曰,湛湎于酒,君臣不别,祸在内也。"

永始二年二月乙酉晦,日有食之。

谷永以京房《易占》对曰:"今年二月日食,赋敛不得度,民愁怨之所致也。 所以使四方皆见,京师阴蔽者,若曰,人君好治宫室,大营坟墓,赋敛兹重,而百姓屈竭,祸在外也。"

三年正月己卯晦,日有食之。

四年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元延元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哀帝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营室十度,与惠帝七年同月日。

二年三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丁已朔,日有食之,在东井。

二年九月戊申晦,日有食之,既。

凡汉著纪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

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戊午,晨漏未尽三刻,有两月重见。

京房《易传》曰:"‘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言君弱而妇强,为阴所乘,则月并出。 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仄慝则侯王其肃,朓则侯王其舒。"

刘向以为,朓者疾也,君舒缓则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疾也。

仄慝者不进之意。

君肃急则臣恐惧,故日行疾而月行迟,不敢迫近君也。

不舒不急,以正失之者,食朔日。

刘歆以为,舒者侯王展意颛事,臣下促急,故月行疾也。

肃者王侯缩朒不任事,臣下驰纵,故月行迟也。

当春秋时,侯王率多缩朒不任事,故食二日仄慝者十八,食晦日朓者一,此其效也。

考之汉家,食晦朓者三十六,终亡二日仄慝者,歆说信矣。

此皆谓日月乱行者也。

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色青白,亡景,正中时有景亡光。

是夏寒,至九月,日乃有光。

京房《易传》曰:"美不上人,兹谓上弱,厥异日白,七日不温。 顺亡所制兹谓弱,日白六十日,物亡霜而死。 天子亲伐,兹谓不知,日白,体动而寒。 弱而有任,兹谓不亡,日白不温,明不动。 辟愆公行,兹谓不伸,厥异日黑,大风起,天无云,日光晻。 不难上政,兹谓见过,日黑居仄,大如弹丸。"

成帝河平元年正月壬寅朔,日月俱在营室,时日出赤。

二月癸未,日朝赤,且入又赤,夜月赤。

甲申,日出赤如血,亡光,漏上四刻半,乃颇有光,烛地赤黄,食后乃复。

京房《易传》曰:"辟不闻道兹谓亡,厥异日赤。"

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京房《易传》曰:"祭天不顺兹谓逆,厥异日赤,其中黑。 闻善不予,兹谓失知,厥异日黄。"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故圣王在上,总命群贤,以亮天功,则日之光明,五色备具,烛耀亡主;有主则为异,应行而变也。

色不虚改,形不虚毁,观日之五变,足以监矣。

故曰:"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此之谓也。

严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董仲舒、刘向以为,常星二十八宿者,人君之象也;众星,万民之类也。

列宿不见,象诸侯微也;众星陨坠,民失其所也。

夜中者,为中国也。

不及地而复,象齐桓起而救存之地。

乡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

刘向以为,夜中者,言不得终性命,中道败也。

或曰象其叛也。

言当中道叛其上也。

天垂象以视下,将欲人君防恶远非,慎卑省微,以自全安也。

如人君有贤明之材,畏天威命,若高宗谋祖己,成王泣《金縢》,改过修正,立信布德,存亡继绝,修废举逸,下学而上达,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节用俭服,以惠百姓,则诸侯怀德,士民归仁,灾消而福兴矣。

遂莫肯改寤,法则古人,而各行其私意,终于君臣乖离,上下交怨。

自是之后,齐、宋之君弑,谭、遂、邢、卫之国灭,宿迁于宋,蔡获于楚,晋相弑杀,五世乃定,此其效也。

《左氏传》曰:"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

刘歆以为昼象中国,夜象夷狄。

夜明,故常见之星皆不见,象中国微也。

"星陨如雨",如,而也,星陨而且雨,故曰"与雨偕也",明雨与星陨,两变相成也。

《洪范》曰:"庶民惟星。"

《易》曰:"雷雨作,‘解’。"

是岁,岁在玄枵,齐分野也。

夜中而星陨,象庶民中离上也。

雨以解过施,复从上下,象齐桓行伯,复兴周室也。

周四月,夏二月也,日在降娄,鲁分野也。

先是,卫侯朔奔齐,卫公子黔牟立,齐帅诸侯伐之,天子使使救卫。

鲁公子溺颛政,会齐以犯王命,严弗能止,卒从而伐卫,逐天王所立。

不义至甚,而自以为功。

民去其上,政繇下作,尤著,故星陨于鲁,天事常象也。

成帝永始二年二月癸未,夜过中,星陨如雨,长一二丈,绎绎未至地灭,至鸡鸣止。

谷永对曰"日月星辰烛临下土,其有食陨之异,则遐迩幽隐靡不咸睹。 星辰附离于天,犹庶民附离王者也。 王者失道,纲纪废顿,下将叛去,故星叛天而陨,以见其象。 《春秋》记异,星陨最大,自鲁严以来,至今再见。 臣闻三代所以丧亡者,皆繇妇人群小,湛湎于酒。 《书》云:‘乃用其妇人之言,四方之逋逃多罪,是信是使。 ’《诗》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颠覆厥德,荒沈于酒。 ’及秦所以二世而亡者,养生大奢,奉终大厚。 方今国家兼而有之,社稷宗庙之大忧也。"

京房《易传》曰:"君不任贤,厥妖天雨星。"

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董仲舒以为,孛者恶气之所生也。

谓之孛者,言其孛孛有所妨蔽,暗乱不明之貌也。

北斗,大国象。

后齐、宋、鲁、莒、晋皆弑君。

刘向以为,君臣乱于朝,政令亏于外,则上浊三光之精,五星赢缩,变色逆行,甚则为孛。

北斗,人君象;孛星,乱臣类,篡杀之表也。

《星传》曰"魁者,贵人之牢。"

又曰"孛星见北斗中,大臣诸侯有受诛者。"

一曰魁为齐、晋。

夫彗星较然在北斗中,天之视人显矣,史之有占明矣,时君终不改寤。

是后,宋、鲁、莒、晋、郑、陈六国咸弑其君,齐再弑焉。

中国既乱,夷狄并侵,兵革从横,楚乘威席胜,深入诸夏,六侵伐,一灭国,观兵周室。

晋外灭二国,内败王师,又连三国之兵大败齐师于鞍,追亡逐北,东临海水,威陵京师,武折大齐。

皆孛星炎之所及,流至二十八年。

《星传》又曰:"彗星入北斗,有大战,其流入北斗中,得名人;不入,失名人。"

宋华元,贤名大夫,大棘之战,华元获于郑,传举其效云。

《左氏传》曰有星孛北斗,周史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刘歆以为,北斗有环域,四星入其中也。

斗,天之三辰,纲纪星也。

宋、齐、晋,天子方伯,中国纲纪,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斗七星,故曰不出七年。

至十六年,宋人弑昭公;十八年,齐人弑懿公,宣公二年,晋赵穿弑灵公。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董仲舒以为,大辰心也,心为明堂,天子之象。

后王室大乱,三王分争,此其效也。

刘向以为,《星传》曰"心,大星,天王也。 其前星,太子;后屋,庶子也。 尾为君臣乖离。"

孛星加心,象天子適庶将分争也。

其在诸侯,角、亢、氐,陈、郑也;房、心,宋也。

后五年,周景王崩,王室乱,大夫刘子、单子立王猛,尹氏、召伯、毛伯立子晁。

子晁,楚出也。

时楚强,宋、卫、陈、郑皆南附楚。

王猛既卒,敬王即位,子晁入王城,天王居狄泉,莫之敢纳,五年,楚平王居卒,子晁奔楚,王室乃定。

后楚帅六国伐吴,吴败之于鸡父,杀获其君臣。

蔡怨楚而灭沈,楚怒,围蔡。

吴人救之,遂为柏举之战,败楚师,屠郢都,妻昭王母,鞭平王墓。

此皆孛彗流炎所及之效也。

《左氏传》曰:"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 申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 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 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是其征也。 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 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陈,太昊之虚;郑,祝融之虚;皆火房也。 星孛及汉;汉,水祥也。 卫,颛顼之虚,其星为大水。 水,火之牡也。 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 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见之月。 ’"明年"夏五月,火始昏见,丙子风。 梓慎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 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

刘歆以为,大辰,房、心、尾也,八月心星在西方,孛从其西过心东及汉也。

宋,大辰虚,谓宋先祖掌祀大辰星也。

陈,太昊虚,虙羲木德,火所生也。

郑,祝融虚,高辛氏火正也。

故皆为火所舍。

卫,颛顼虚,星为大水,营室也。

天星既然,又四国失政相似,及为王室乱皆同。

哀公十三年"冬十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董仲舒、刘向以为,不言宿名者,不加宿也。

以辰乘日而出,乱气蔽君明也。

明年,《春秋》事终。

一曰,周之十一月,夏九月,日在氐。

出东方者,轸、角、亢也。

轸,楚;角、亢,陈、郑也。

或曰角、亢大国象,为齐、晋也。

其后楚灭陈,田氏篡齐,六卿分晋,此其效也。

刘歆以为,孛,东方大辰也,不言大辰,旦而见与日争光,星入而彗犹见。

是岁,再失闰,十一月实八月也。

日在鹑火,周分野也。

十四年冬,"有星孛",在获麟后。

刘歆以为不言所在,官失之也。

高帝三年七月,有星孛于大角,旬余乃人。

刘向以为,是时项羽为楚王,伯诸侯,而汉已定三秦,与羽相距荥阳,天下归心于汉,楚将灭,故彗除王位也。

一曰,项羽坑秦卒,烧宫室,弑义帝,乱王位,故彗加之也。

文帝后七年九月,有星孛于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虚、危,长丈余,及天汉,十六日不见。

刘向以为,尾宋地,今楚彭城也。

箕为燕,又为吴、越、齐。

宿在汉中,负海之国水泽地也。

是时,景帝新立,信用晁错,将诛正诸侯王,其象先见。

后三年,吴、楚、四齐与赵七国举兵反,皆诛灭云。

武帝建元六年六月,有星孛于北方。

刘向以为,明年淮南王安入朝,与太尉武安侯田 分有邪谋,而陈皇后骄恣。

其后,陈后废;而淮南王反,诛。

八月,长星出于东方,长终天,三十日去。

占曰:"是为蚩尤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其后,兵诛四夷,连数十年。

元狩四年四月,长星又出西北。

是时,伐胡尤甚。

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于东井,又孛于三台。

其后江充作乱,京师纷然。

此明东井、三台为秦地效也。

宣帝地节元年正月,有星孛于西方,去太白二丈所。

刘向以为,太白为大将,彗孛加之,扫灭象也。

明年,大将军霍光薨,后二年家夷灭。

成帝建始元年正月,有星孛于营室,青白色,长六七丈,广尺余。

刘向、谷永以为,营室为后宫怀任之象,彗星加之,将有害怀任绝继嗣者。

一曰,后宫将受害也。

其后,许皇后坐祝诅后宫怀妊者废。

赵皇后立妹为昭仪,害两皇子,上遂无嗣。

赵后姊妹卒皆伏辜。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

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再贯紫宫中。

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

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仓龙俱伏。

谷永对曰:"上古以来,大乱之极,所希有也。 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所历奸犯,内为后宫女妾之害,外为诸夏叛逆之祸。"

刘向亦曰:"三代之亡,摄提易方;秦、项之灭,星孛大角。"

是岁,赵昭仪害两皇子。

后五年,成帝崩,昭仪自杀。

哀帝即位,赵氏皆免官爵。

徙辽西。

哀帝亡嗣。

平帝即位,王莽用事,追废成帝赵皇后、哀帝傅皇后,皆自杀。

外家丁、傅皆免官爵,徙合浦,归故郡。

平帝亡嗣,莽遂篡国。

釐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是月,六鶂退飞过宋都"。

董仲舒、刘向以为,象宋襄公欲行伯道将自败之戒也。

石,阴类;五,阳数;自上而陨,此阴而阳行,欲高反下也。

石与金同类,色以白为主,近白祥也。

鶂,水鸟,六,阴数;退飞,欲进反退也。

其色青,青祥也,属于貌之不恭。

天戒若曰,德薄国小,勿持炕阳,欲长诸侯,与强大争,必受其害。

襄公不寤,明年齐桓死,伐齐丧,执滕子,围曹,为盂之会,与楚争盟,卒为所执。

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与楚战于泓,军败身伤,为诸侯笑。

《左氏传》曰:陨石,星也;鶂退飞,风也。

宋襄公以问周内史叔兴曰:"是何祥也?吉凶何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退而告人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之所生也。 吉凶繇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是岁,鲁公子季友、鄫季姬、公孙兹皆卒。

明年,齐桓死,適庶乱。

宋襄公伐齐行伯,卒为楚所败。

刘歆以为,是岁岁在寿星,其冲降娄,降娄,鲁分野也,故为鲁多大丧。

正月,日在星纪,厌在玄枵。

玄枵,齐分野也。

石,山物;齐,大岳后。

五石象齐桓卒而五公子作乱,故为明年齐有乱。

庶民惟星,陨于宋,象宋襄将得诸侯之众,而治五公子之乱。

星陨而鶂退飞,故为得诸侯而不终。

六鶂象后六年伯业始退,执于盂也。

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言吉凶繇人,然后阴阳冲厌受其咎。

齐、鲁之灾非君所致,故曰"吾不敢逆君故也"。

京房《易传》曰:"距谏自强,兹谓却行,厥异鶂退飞。 適当黜,则鶂退飞。"

惠帝三年,陨石绵诸,一。

武帝征和四年二月丁酉,陨石雍,二,天晏亡云,声闻四百里。

元帝建昭元年正月戊辰,陨石梁国,六。

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陨石槁,四,肥累,一。

阳朔三年二月壬戌,陨石白马,八。

鸿嘉二年五月癸未,陨石杜衍,三。

元延四年三月,陨石都关,二。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陨石北地,十。

其九月甲辰,陨石虞,二。

平帝元始二年六月,陨石巨鹿,二。

自惠尽平,陨石凡十一,皆有光耀雷声,成、哀尤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