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於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
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於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
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於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
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上默然。
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
县官无钱,从民贳马。
民或匿马,马不具。
上怒,欲斩长安令。
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
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 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 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 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
於是黯隐於田园。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彊予,然后奉诏。
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原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原也。"
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 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
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
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
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
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
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
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君死孝文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於戹,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餽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於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脩絜。
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亦云,悲夫!
河南矫制,自古称贤。
淮南卧理,天子伏焉。
积薪兴叹,伉直愈坚。
郑庄推士,天下翕然。
交道势利,翟公怆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