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簿

<tfoot draggable='sEl'></tfoot>

《红楼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话说他三人因见探春等进来,忙将此话掩住不提。

探春等问候过,大家说笑了一回方散。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娶。

贾母婆媳祖孙等俱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

在大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孝慈县。

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宁府贾珍夫妻二人,也少不得是要去的。

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因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管他姊妹丫鬟,只得也挪进园来。

此时宝钗处有湘云香菱;李纨处目今李婶母虽去,然有时来往,三五日不定,贾母又将宝琴送与他去照管;迎春处有岫烟;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嘈聒,甚不方便;惜春处房屋狭小:因此,薛姨妈都难住。

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黛玉,──自己素性也最怜爱他,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

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称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

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

薛姨妈只不过照管他姊妹,禁约的丫鬟辈,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

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不肯乱作威福。

且他家内上下,也只剩了他一人料理;再者,每日还要照管贾母王夫人的下处一应所需饮馔铺设之物:所以也甚操劳。

当下荣宁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并两处执事人等,或有跟随着入朝的,或有朝外照理下处事务的,又有先跴踏下处的,也都各各忙乱。

因此两处下人无了正经头绪,也都偷安,或乘隙结党和权暂执事者窃弄威福。

荣府只留得赖大并几个管家照管外务。

这赖大手下常用几个人已去,虽另委人,都是些生的,只觉不顺手。

且他们无知,或赚骗无节,或呈告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善,在在生事,也难备述。

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

尤氏等便议定,待王夫人回家回明,也欲遣发十二个女孩子。

又说:"这些人原是买的,如今虽不学唱,尽可留着使唤,只令其教习们自去也罢了。"

王夫人因说:"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神弄鬼的几年。 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 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 咱们如今损阴坏德,而且还小气。 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他们各有原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我们家里小厮们了。"

尤氏道:"如今我们也去问他十二个。 有愿意回去的,就带了信儿,叫他父母来亲自领回去,给他们几两银子盘缠,方妥;倘若不叫上他的亲人来,只怕有混账人冒名领出去,又转卖了,岂不辜负了这恩典?若有不愿意回去的就留下。"

王夫人笑道:"这话妥当。"

尤氏等遣人告诉了凤姐儿,一面说与总理房中:每教习给银八两,令其自便。

凡梨香院一应物件,查清记册收明,派人上夜。

将十二个女孩子叫来当面细问,倒有一多半不愿意回家的。

也有说父母虽有,他只以卖我们姊妹为事,这一去还被他卖了;也有说父母已亡,或被伯叔兄弟所卖的;也有说无人可投的;也有说恋恩不舍的。

所愿去者只四五人。

王夫人听了,只得留下,将去者四五人皆令其干娘领回家去,单等他亲父母来领;将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唤。

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指给了宝玉,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小生藕官指给了黛玉,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老外艾官指给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

当下各得其所,就如那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众人皆知他们不能针黹,不惯使用,皆不大责备。

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绩女工诸务。

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

先到下处用些点心小食,然后入朝。

早膳已毕,方退至下处歇息。

用过早饭,略歇片刻,复入朝侍中晚二祭,方出至下处歇息。

用过晚饭方回家。

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是比邱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东西二院。

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

太妃少妃,每日晏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

外面诸事不消细述。

且说大观园内,因贾母王夫人天天不在家内,又送灵去一月方回,各丫鬟婆子皆有闲空,多在园内游玩。

更又将梨香院内伏侍的众婆子一概撤回,并散在园内听使,更觉园内人多了几十个。

因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或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守己者多:因此,众婆子含怨,只是口中不敢与他们分争。

如今散了学,大家趁了愿,也有丢开手的,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因将众人皆分在各房名下,不敢来厮侵。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人前往各处祭祀。

因宝玉病未大愈,故不曾去得。

饭后发倦,袭人因说:"天气甚好,你且出去逛逛,省的撂下粥碗就睡,存在心里。"

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靸着鞋,走出院来。

因近日将园中分与众婆子料理,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间又有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的,种藕的。

湘云、香菱、宝琴与些丫鬟等都坐在山石上,瞧他们取乐。

宝玉也慢慢行来。

湘云见了他来,忙笑说:"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

众人都笑起来。

宝玉红了脸,也笑道:"人家的病,谁是好意的?你也形容着取笑儿!"湘云笑道:"病也比人家另一样,原招笑儿,反说起人来。"

说着,宝玉便也坐下,看着众人忙乱了一回,湘云因说:"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冷,坐坐去罢。"

宝玉也正要去瞧黛玉,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

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

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巳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

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二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了。

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也不免乌发如银,红颜似缟: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叹息。

正想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

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叶,故也乱啼。 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 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 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不能?……"正自胡思间,忽见一股火花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

宝玉吃了一惊。

又听外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么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内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

宝玉忙问道:"你给谁烧纸?快别在这里烧。 你或是为父母兄弟,你告诉我名姓,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藕官见了宝玉,只不做一声。

宝玉数问不答。

忽见一个婆子恶狠狠的走来拉藕官,口内说道:"我已经回了奶奶们,奶奶们气的了不得!"藕官听了,终是孩气,怕去受辱没脸,便不肯去。

婆子道:"我说你们别太兴头过余了。 如今还比得你们在外头乱闹呢!这是尺寸地方儿。"

指着宝玉道:"连我们的爷还守规矩呢,你是什么阿物儿,跑了这里来胡闹?──怕也不中用,跟我快走罢!"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原是林姑娘叫他烧那烂字纸。 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

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更自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遮掩,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看真是纸钱子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的字纸!"那婆子便弯腰向纸灰中拣出不曾化尽的遗纸在手内,说道:"你还嘴硬!有证又有凭,只和你厅上讲去。"

说着,拉了袖子,拽着要走。

宝玉忙拉藕官,又用拄杖隔开那婆子的手,说道:"你只管拿了回去。 实告诉你: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钱,不可叫本房人烧,另叫生人替烧,我的病就好的快了。 所以我请了白钱,巴巴的烦他来替我烧了,我今日才能起来。 偏你又看见了!这会子又不好了,都是你冲了,还要告他去?──藕官,你只管见他们去,就依着这话说!"

藕官听了,越得主意,反拉着要走。

那婆子忙丢下纸钱,陪笑央告宝玉,说道:"我原不知道。 若回太太,我这人岂不完了?"宝玉道:"你也不许再回,我便不说。"

婆子道:"我已经回了,原叫我带他。 只好说他被林姑娘叫去了。"

宝玉点头应允,婆子自去。

这里宝玉细问藕官:"为谁烧纸?必非父母兄弟,定有私自的情理?"藕官因方才护庇之情,心中感激,知他是自己一流人物,况再难隐瞒,便含泪说道:"我这事,除了你屋里的芳官合宝姑娘的蕊官,并没第三个人知道。 今日忽然被你撞见,这意思,少不得也告诉了你,只不许再对一人言讲。"

又哭道:"我也不便和你面说,你只回去,背人悄悄问芳官就知道了。"

说毕,怏怏而去。

宝玉听了,心下纳闷,只得踱到潇湘馆瞧黛玉,越发瘦得可怜。

问起来,比往日大好了些。

黛玉见他也比先大瘦了,想起往日之事,不免流下泪来。

些微谈了一谈,便催宝玉去歇息调养。

宝玉只得回来。

因惦记着要问芳官原委,偏有湘云香菱来了,正和袭人芳官一处说笑,不好叫他,恐人又盘诘,只得耐着。

一时,芳官又跟了他干娘去洗头,他干娘偏又先叫他亲女儿洗过才叫芳官洗。

芳官见了这样,便说他偏心:"把你女儿的剩水给我洗?我一个月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西剩的!"他干娘羞恼变成怒,便骂他:"不识抬举的东西!怪不得人人都说,戏子没一个好缠的,凭你什么好的,入了这一行,都学坏了!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么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娘儿两个吵起来。

袭人忙打发人去说:"少乱嚷!瞅着老太太不在家,一个个连句安静话也都不说了!"睛雯因说道:"这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么。 也不过是会两出戏,倒像杀了贼王,擒过反叛来的!"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宝玉道:"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又向袭人说:"他到底一月多少钱?以后不如你收过来照管他,岂不省事些?"袭人道:"我要照看他,那里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几个钱才照看他?没的招人家骂去。"

说着,便起身至那屋里,取了一瓶花露油、鸡蛋、香皂、头绳之类,叫了一个婆子来,"送给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己洗罢,别吵了。"

他干娘越发羞愧,说芳官:"没良心!只说我克扣你的钱!"便向他身上拍了几下。

芳官越发哭了。

宝玉便走出来。

袭人忙劝:"做什么!我去说他。"

睛雯忙先过来,指他干娘,说道:"你这么大年纪,太不懂事!你不给他好好的洗,我们才给他东西。 你自己不臊,还有脸打他!他要是在班里学艺,你也敢打他不成?"那婆子便说:"“一日叫娘,终身是母。"

他排揎我,我就打得。”

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麝月听了,忙过来说道:"你且别嚷,我问问你: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就是你的亲女儿,既经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骂。 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也可以打得骂得,谁许你老子娘又半中间管起闲事来了?都这样管,又要叫他们跟着我们学什么?越老越没了规矩!你见前日坠儿的妈来吵,你如今也跟着他学?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再老太太又不得闲,所以我也没有去回。 等两日咱们去痛回一回,大家把这威风煞一煞儿才好呢!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上头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珠子里就没了人了!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他也不要你这干娘!怕粪草埋了他不成?"

宝玉恨的拿拄杖打着门坎子,说道:"这些老婆子都是铁心石肠似的,真是大奇事!不能照看,反倒挫磨他们。 地久天长,如何是好!"晴雯道:"什么“如何是好"?都撵出去,不要这些中看不中吃的就完了!”

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

只见芳官穿着海棠红的小绵袄,底下绿绸洒花夹裤,敞着裤腿,一头乌油油的头发披在脑后,哭的泪人一般。

麝月笑道:"把个莺莺小姐弄成才拷打的红娘了。 这会子又不妆扮了,还是这么着?"晴雯因走过去拉了他,替他洗净了发,用手巾拧的干松松的,挽了一个慵妆髻,命他穿了衣裳,过这边来。

接着内厨房的婆子来问:"晚饭有了,可送不送?"小丫头听了,进来问袭人。

袭人笑道:"方才胡吵了一阵,也没留心听听几下钟了。"

晴雯道:"这劳什子又不知怎么了,又得去收拾!"说着,拿过表来瞧了一瞧,说道:"再略等半锺茶的工夫就是了。"

小丫头去了。

麝月笑道:"提起淘气来,芳官也该打两下儿,昨日是他摆弄了那坠子,半日就坏了。"

说话之间,便将餐具打点现成。

一时,小丫头子捧了盒子进来站住。

晴雯麝月揭开看时,还是这四样小菜。

晴雯笑道:"已经好了,还不给两样清淡菜吃!这稀饭咸菜闹到多早晚!"一面摆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

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道:"好汤!"众人都笑道:"菩萨!能几日没见荤腥儿?就馋的这个样儿!"一面说,一面端起来,轻轻用口吹着。

因见芳官在侧,便递给芳官,说道:"你也学些伏侍,别一味傻玩傻睡。 嘴儿轻着些,别吹上唾沫星儿。"

芳官依言,果吹了几口,甚妥。

他干娘也端饭在门外伺候,向里忙跑进来笑道:"他不老成,仔细打了碗,等我吹罢。"

一面说,一面就接。

晴雯忙喊道:"快出去!你等他砸了碗,也轮不到你吹。 你什么空儿跑到里槅儿来了?"一面又骂小丫头们:"瞎了眼的!他不知道,你们也该说给他。"

小丫头们都说:"我们撵他不出去,说他又不信,如今带累我们受气。 这是何苦呢!──你可信了?我们到的地方儿,有你到的一半儿,那一半儿是你到不去的呢!何况又跑到我们到不去的地方儿?还不算,又去伸手动嘴的了。"

一面说,一面推他出去。

阶下几个等空盒家伙的婆子见他出来,都笑道:"嫂子也没有拿镜子照一照,就进去了?"羞的那婆子又恨又气,只得忍耐下去了。

芳官吹了几口,宝玉笑道:"你尝尝,好了没有?"芳官当是玩话,只是笑着,看袭人等。

袭人道:"你就尝一口,何妨?"晴雯笑道:"你瞧我尝。"

说着,便喝一口。

芳官见如此,他便尝了一口,说,"好了。"

递给宝玉。

喝了半碗,吃了几片笋,又吃了半碗粥,就算了。

众人便收出去。

小丫头捧沐盆,漱盥毕,袭人等去吃饭。

宝玉使个眼色给芳官。

芳官本来伶俐,又学了几年戏,何事不知?便装肚子疼,不吃饭了。

袭人道:"既不吃,在屋里做伴儿。 把粥留下,你饿了再吃。"

说着,去了。

宝玉将方才见藕官如何谎言护庇,如何藕官叫我问你,细细的告诉一遍。

又问:"他祭的到底是谁?"芳官听了,眼圈儿一红,又叹一口气,道:"这事说来,藕官儿也是胡闹。"

宝玉忙问如何。

芳官道:"他祭的就是死了的药官儿。"

宝玉道:"他们两个也算朋友,也是应当的。"

芳官道:"那里又是什么朋友呢?那都是傻想头。 他是小生,药官是小旦,往常时,他们扮作两口儿,每日唱戏的时候,都装着那么亲热,一来二去,两个人就装胡涂了,倒像真的一样儿。 后来两个竟是你疼我,我爱你。 药官儿一死,他就哭的死去活来的,到如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 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也是那样,就问他:“为什么得了新的就把旧的忘了?"他说:"不是忘了。 比如人家男人死了女人,也有再娶的,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就是有情分了。"

你说他是傻不是呢?”

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拉着芳官嘱咐道:"既如此说,我有一句话嘱咐你,须得你告诉他。 以后断不可烧纸,逢时按节,只备一炉香,一心虔诚,就能感应了。 我那案上也只设着一个炉,我有心事,不论日期,时常焚香,随便新水新茶,就供一盏,或有鲜花鲜果,甚至荤腥素菜都可:只在敬心,不在虚名。 以后快叫他不可再烧纸了!"芳官听了,便答应着。

一时,吃过粥,有人回说:"老太太回来了。"

要知端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