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簿

<tfoot draggable='sEl'></tfoot>

专业冷门优势不突出 博士生找工作受挫

  阅读:88次

   核心提示

  当今大学毕业生 就业 难,已是个不争的社会事实。可也有人认为,即便“很难”,那些处于象牙塔顶尖的博士生们却也不用发愁,本、硕毕业生也大可以继续回炉深造,戴上顶博士帽后再来找 工作 。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专业“冷门”,找 工作 受挫

  刘佳(化名)是一所知名艺术院校史学专业的博士生。今年7月即将毕业的她,眼下不光要忙着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并最终定稿,更得抓紧时间找份合适的 工作 。

  “现在,这两件事都忙活得不怎么样。”4月16日,见到记者时,小刘一脸憔悴,嘴上还起了两个泡,“怎么能不着急,投出去的简历得有几十份了,大都石沉大海, 工作 到现在也没着落,搞得我这半个月以来,根本就没心思再理会论文的修改……”

  博士生 工作 也难找?刘佳一脸无奈的告诉记者,由于所学专业仍属艺术类,所以希望自己最好能在文化氛围相对浓厚的大 城市 就业 ,如果能留在高校任教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然而,相对于几年前的形势,今年她所在专业的博士 就业 前景并不乐观。“许多高校对学术成果有较高的要求,大都设定了‘有海外求学、学术访问经历’的门槛,不少全国顶尖院校的博士毕业生都前往应聘,相较而言,自己还真没啥竞争力。”

  为什么不试试其他岗位?小刘又摇了摇头:“我的专业偏冷门,原本想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但几乎没有对口专业,甚至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而一些写明专业不限的单位,似乎对其他艺术类专业的同学更青睐有加。”

  优势不突出,劣势挺明显

  对于驻济某高校的文学博士邓琪(化名)而言,毕业季带给她的压力是多重的。一年前,男友在北京找了一份 工作 ,已经稳定下来。两人计划待小邓毕业到京后,“水到渠成”地举办婚礼。所以,在首都找一份合适的 工作 ,成了他们建立小家庭首要解决的问题。

  “也投了几十份简历,零星有回复。”邓琪对记者说,自己求职属于“广撒网”型,事业单位、杂志社、出版社等等,凡是在相关招聘 网站 上挂出的 信息 ,她几乎都会试一把。虽然有几回都通过了笔试、进入面试,但最终小邓仍没有收到任何入职的通知。

  “一些‘潜规则’在招聘广告上是见不到的。”小邓告诉记者,有的单位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男生;有的单位更倾向于录取本地生源;还有的,会因为她本科在一所非211工程重点大学就读、“初始学历”过低而婉言拒绝……

  “即便与一些本科生、硕士生比起来,我们有时也是优势不突出,劣势挺明显。”另一位文科专业的女博士生对记者坦言,如若进入相关机构从事对口专业,博士必然能发挥自己的所学和专长。然而一旦未果,则年龄、 工作 和社会经验缺乏、知识面相对狭窄等问题便形成了他们明显的“短板”,所以目前,她周围好几位同学都是在没有编制、收入不稳定岗位上暂时安定下来了。“没办法,只能曲线 就业 ,再图后进。”

  还要“放下身段”

  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的绝大多数博士的 就业 意向。许多人都坦言,读博就是希望能够提升自身的“附加值”。而十年苦读,自己在专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当然会十分失望。

  “别看有的博士还‘瞧不上’企业”,一些企业招聘这些高材生也很谨慎。”省城某大企业人力资源部的 工作 人员直言,他们所提供的岗位大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少数专业技术岗位专门面向博士毕业生招聘。“本、硕毕业生年轻灵活、有干劲、上手快、可塑性强,完全能够胜任许多 工作 ,他们对薪资待遇的要求又远低于博士生,当然是最佳选择。”

  “当然,有很多博士生也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满意的 工作 ,但也应看到高学历 人才 ‘供大于求’的事实。”省城某高校教授直言,博士的 就业 期许过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北上广”“高薪”等仍是他们求职标准的关键词,甚至还存在盲目乐观、“孤注一掷”进高校的行为,这些并不正确的求职心态和方法亟待纠正。“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 就业 指导 工作 ,通过举办讲座、发布 信息 、召开专场招聘会等来帮助这些高学历 人才 完成正确的定位、明确 就业 方向。或许学会‘放下身段’,打开视角,甚至从基层干起,会更快收获成功,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记者田可新 实习生 伏思颐 王文鸿)

查看更多关于专业冷门优势不突出 博士生找工作受挫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