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指数是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量某个市场总体或者局部的价值。基准指数通常都是一揽子稳定的股票、债券、商品或者其他资产,全世界都把这些指数的水平、风险和回报作为衡量市场的基础。基准指数代表了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机会的总和。投资者都可以按照指数提供商之前确认的准则投资于这些指数。
基准指数的成份股通常都是被动选择市值加权的。一般而言,指数提供商都会广泛选择成份股,而且尽量少的调整成份股。一些指数提供商会选择二级市场所有的证券作为成份股,而另一些指数则选取部分样本来替代整体。
很多知名的基准指数并不包含所有股票。但是,它们成份股的市值足够大,所以可以替代总体市场。指数提供商采取各种优化的抽样方法来选择股票,以保证指数的表现尽可能接近总体市场。比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并不包括所有大盘股,但由于其拥有足够大的市值,因此其风险和收益特征非常接近大盘股总体的表现。
基准指数的成份股是跨不同交易市场的。比如,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弗兰克罗素公司和道琼斯威舍尔股票指数都包括不同交易所的股票。这些指数的成份股都是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选择。虽然每个交易所都有衡量其股票交易状况的指数,但这些策略指数并非是为了测量市场总体的价值。所以,交易所指数不是一个好的基准指数。
基准指数都是市值加权。每只股票的权重是由其市值相对该指数总市值的比例而定。因此,市值大的公司对指数的影响会明显大于小公司。
市值加权的方法很多,包括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受限市值和流动性。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差异在于前者包括了公司发行在外的所有股份,而后者只包括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的股份。自由流通市值是股东可以随时卖出的股份。例如,总市值加权的美国大盘股指数包括微软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股份,而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美国大盘股指数则不包括微软公司高层个人持有的股份。由于排除了不能自由交易的股份,自由流通指数代表了投资者可以在公开市场购买的所有股票。
流动性指数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指数服务公司用日常交易的数量而不是自由流通市值来决定权重。流动性指数的兴起是因为新兴市场逐渐繁荣,但在新兴市场中,有些股票的总股份很大,流动性却很差。
指数中某个成份股比例过大时,就会使用受限市值的方法,比例过大的成份股的权重被限制为5%或者10%,超出的部分平均分配到其他股票上。受限市值指数可以保证指数不受单只股票的影响。